吉天儀器:產學合作 培育市場 技術領先至少5年
2013/11/25 9:17:02
左:北京吉天儀器的董事長劉明鐘先生,他手持的是吉天新品 UPBS-2000型超微量掌上生化光譜儀;右:分析測試百科網總經理卞利萍女士
產學合作秘訣:相互尊重 快速把科研成果商品化
吉天以及劉明鐘本人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一直是行業(yè)佳話,比如早期和原子熒光發(fā)明人郭小偉先生的合作;和方肇倫院士在流動注射方面的合作;和大連化物所關亞風研究員合作推出的快速溶劑萃取儀;和方群教授合作剛推出的超微量掌上生化光譜儀。據了解,吉天還在和清華大學、廈門大學、浙江大學等多個高校院所合作,接下來還有很多成果要推出。
事實上,業(yè)界很多公司和科研院所合作,雙方都碰到重重困難。吉天到底有什么法寶呢?劉總微笑著道出幾大秘訣:
1、要有一雙慧眼,先從文獻中找原創(chuàng)
2、產品開發(fā)速度一定要快
3、相互尊重很重要,產品開發(fā)成功后大力宣傳科研院所的原創(chuàng)成果
劉總表示,自己認識很多科研院所的專家都是從看他們的文獻開始的,找到有自主知識產權、原創(chuàng)的科學成果,然后和這些專家認識。發(fā)現這些原創(chuàng)的成果后,科學家們最期望的往往不是金錢,而是盡快地開發(fā)出產品推向市場。所以,要充分尊重科研院所專家們的原創(chuàng)成果,同時要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——這些成果的工藝和生產制造要靠公司的技術人員解決。
劉總上世紀80年代在北京地質儀器廠工作時,和原子熒光發(fā)明人、西北有色地質研究院郭小偉先生合作,已積累了豐富的合作經驗。當時,郭小偉先生發(fā)明了斷續(xù)流動(IF)替代流動注射(FIA),解決了原子熒光的管道記憶問題。最早配套的10臺斷續(xù)流動儀是郭小偉課題組制造的,為了提高進樣精度,蠕動泵電機采用細分技術。該課題組研究水平很高,但工藝水平相對較低,因此提供的配套儀器故障率較高。后經雙方協商,由劉明鐘課題組接產,以過量進樣確保定量進樣,省掉細分設計,降低了制造成本,改進電路、機械設計和工藝,產品質量穩(wěn)定可靠。郭小偉課題組是研究人員,而劉明鐘課題組是工程設計人員。斷續(xù)流動從研發(fā)到穩(wěn)定生產的過程,是研究員和工程師成功合作的范例。
后來,劉總創(chuàng)辦了北京吉天儀器公司,2002年和方肇倫院士合作,僅用半年就研制成功順序注射氫化物發(fā)生的原子熒光,具有使用方便(可自動在線配制標準曲線、可自動在線稀釋高濃度樣品、可方便調控試劑的比例)、樣品消耗量最?。稍?.1mL條件下測量)、定量精度極高的特點,這一專利技術保證吉天公司的原子熒光8年時間以技術領先優(yōu)勢占據高端市場。
十五科技攻關課題“全自動多路加溫加壓快速溶劑萃取儀”是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關亞風研究員承擔的課題,他經過詳細認真調研,最終選擇吉天公司作為該課題研發(fā)和產業(yè)化的合作伙伴,這時離課題驗收僅剩下一年時間。吉天項目組按時圓滿完成了攻關任務,并順利推出商品化的APLE-2000型全自動快速溶劑萃取儀,獲得市場高度好評。
不久前,浙江大學方群教授在973項目微流控技術上的研究成果,也選擇了和吉天合作,本屆BCEIA上,吉天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超微量掌上生化分析儀UPBS-2000。國際上超微量紫外的生產廠家很多,但大多采用Robertson博士不用比色皿的Nanodrop專利。方群教授開發(fā)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芯波導專利技術,和吉天合作推出的UPBS-2000,耗樣量更少,5秒內測定核酸、蛋白質純度,體積更小,可以便攜。
劉總再次表示:“除了以上這些合作成果,我們和科研院所正在進行的研發(fā)合作還有很多。比如DBD(介質阻擋放電)應用于快速測定的原子熒光;能夠達到ICP-MS靈敏度的原子熒光形態(tài)分析儀等。這些優(yōu)秀的科學家事業(yè)心都很強,他們更渴望的是快點兒把成果真正變成穩(wěn)定可靠的產品。我想,我們在合作中成功做到了:快速做出產品對社會有效益,特別尊重他們,宣傳上突出科學家們的成果。這些也許就是吉天吸引這些具有原創(chuàng)成果的科學家們的魅力吧?!?/div>
創(chuàng)新方法:建立分析化學高端人才領頭的課題組
吉天公司剛成立的前三年,主要是解決生存問題;之后的發(fā)展階段,首先考慮的就是建立什么樣的人才團隊。劉總談到這里很有心得,“我本人學物理,80年代末90年代初,我曾4次到德國PerkinElmer公司短期工作,和國外同行在原子熒光方面開展合作研發(fā)。這期間我得到最大的啟發(fā)就是:這些公司有一個分析化學家為技術挑頭的博士研發(fā)團隊,而不是工程設計人員。這些化學家搞應用開發(fā)、創(chuàng)新思維,而工程技術人員是為他們的創(chuàng)新服務的。”
深受啟發(fā)后,他說干就干,80年代末劉總還在海光時,就開始招分析化學的碩士帶頭搞研發(fā)。創(chuàng)辦吉天后,從2004年開始,專門招名牌大學分析化學的博士。目前北京吉天有三個專業(yè)的儀器研發(fā)組:一個組是北大化學博士帶頭;一個組是清華有機化學博士帶頭;第三個組是一個能力很強的化學碩士帶頭。每個組大概有8-10人,一個人負責一個題目,7、8個人就能開展7、8個項目的研發(fā)。
那么如何穩(wěn)定住這些人才?劉總表示:“必要的薪酬水平是一定要的,但這并不是打動人才最重要的條件。我本人搞了一輩子技術,知道有想法的年輕技術人員,他們需要什么,你要給他創(chuàng)造條件讓他有奔頭,支持他們的創(chuàng)新思維,要有好的項目、好的發(fā)展?!蔽锢沓錾淼膭⒖値ь^支持研發(fā)團隊由分析化學人才領頭,支持他們的研發(fā)設想,這種方式很快獲得了成效。在有限的投入下,每兩年BCEIA吉天都有新成果出來;過去獲得的BCEIA金獎、CISILE自主創(chuàng)新金獎,都少不了他們的功勞。
“這是我最大的一個成功。”談到此,劉總非常自豪:“我是搞技術出身的,比市場、打價格戰(zhàn)我比不過人家,但我們卻可以保證技術領先市場5-10年。吉天還有很多技術儲備,很多技術領先的成果會在不久后問世。這就是吉天的特色?!?/div>
創(chuàng)新方法:建立分析化學高端人才領頭的課題組
吉天公司剛成立的前三年,主要是解決生存問題;之后的發(fā)展階段,首先考慮的就是建立什么樣的人才團隊。劉總談到這里很有心得,“我本人學物理,80年代末90年代初,我曾4次到德國PerkinElmer公司短期工作,和國外同行在原子熒光方面開展合作研發(fā)。這期間我得到最大的啟發(fā)就是:這些公司有一個分析化學家為技術挑頭的博士研發(fā)團隊,而不是工程設計人員。這些化學家搞應用開發(fā)、創(chuàng)新思維,而工程技術人員是為他們的創(chuàng)新服務的?!?/div>
深受啟發(fā)后,他說干就干,80年代末劉總還在海光時,就開始招分析化學的碩士帶頭搞研發(fā)。創(chuàng)辦吉天后,從2004年開始,專門招名牌大學分析化學的博士。目前北京吉天有三個專業(yè)的儀器研發(fā)組:一個組是北大化學博士帶頭;一個組是清華有機化學博士帶頭;第三個組是一個能力很強的化學碩士帶頭。每個組大概有8-10人,一個人負責一個題目,7、8個人就能開展7、8個項目的研發(fā)。
那么如何穩(wěn)定住這些人才?劉總表示:“必要的薪酬水平是一定要的,但這并不是打動人才最重要的條件。我本人搞了一輩子技術,知道有想法的年輕技術人員,他們需要什么,你要給他創(chuàng)造條件讓他有奔頭,支持他們的創(chuàng)新思維,要有好的項目、好的發(fā)展?!蔽锢沓錾淼膭⒖値ь^支持研發(fā)團隊由分析化學人才領頭,支持他們的研發(fā)設想,這種方式很快獲得了成效。在有限的投入下,每兩年BCEIA吉天都有新成果出來;過去獲得的BCEIA金獎、CISILE自主創(chuàng)新金獎,都少不了他們的功勞。
“這是我最大的一個成功?!闭劦酱?,劉總非常自豪:“我是搞技術出身的,比市場、打價格戰(zhàn)我比不過人家,但我們卻可以保證技術領先市場5-10年。吉天還有很多技術儲備,很多技術領先的成果會在不久后問世。這就是吉天的特色?!?/div>
吉天的固體進樣技術將為開發(fā)新型原子吸收儀提供技術保證
1972年地質系統第一臺原子吸收正是劉明鐘先生帶頭研制出來的。創(chuàng)辦吉天后,雖然和多位原子吸收專家都有合作,但劉總一直不做原子吸收,他說:“如果沒有特色,不如不做,吉天在市場上致勝只能憑技術,絕不會低價搶市場?!?/div>
劉總還告訴我們一個消息:吉天的專利固體進樣技術已經成功應用于原子熒光,這項專利將為吉天研發(fā)具有技術特色的原子吸收提供保證。
傳統的石墨爐固體進樣原子吸收,需用石墨管固體進樣,用幾千瓦的大銅板供電才能升溫到2000-3000度,降溫必須用水冷,無法做到快速分析。而吉天的專利固體進樣采用多孔石墨加熱器件,功率只需300-500瓦,最高溫度就可升到2900度;而功率小就可以快速降溫,完全無需水冷,連風冷都不需要,可以真正實現快速進樣。
市場開拓:先解決行業(yè)應用問題 再進入標準
獨創(chuàng)性的技術、全新的產品品類有可能為企業(yè)帶來持續(xù)的增長,但要實現這一點,還需在市場培育和推廣方面下大工夫。不管是吉天以前的原子熒光、流動注射,還是新推出的固體進樣原子熒光、超微量掌上生化分析儀,都需要市場開拓,吉天是如何做到的呢?
劉總也傳授了非常樸實的兩點經驗:
1、先解決某細分行業(yè)的應用問題;
2、努力進入各行業(yè)的標準,打開產品更大的應用市場。
比如上世紀80年代,劉總在原單位和郭小偉教授合作,原子熒光先在地質部門打開了應用市場,獲得廣泛認可。隨后地質部門需求基本飽和后,欲在食品安全、環(huán)保等領域應用時,首要一步就是建立新的方法標準。這種規(guī)律為今后我國原創(chuàng)發(fā)明的儀器開拓市場提供了很好的借鑒。
1993年,衛(wèi)生部食品衛(wèi)生監(jiān)督檢驗所楊惠芬研究員,聯合北京衛(wèi)生防疫站等4家單位向衛(wèi)生部申請立項,制定食品中As、Sb、Ge等7個重金屬元素的原子熒光檢測方法標準。衛(wèi)生部批準立項,但僅下撥8000元制標經費,根本不夠。當時的年代,劉總課題組工資發(fā)放都有困難,劉總就將難題反映到中國分析測試協會,常務理事長楊化先生立即批準貸款20,000元,用于制定食品中As、Sb、Ge等7個重金屬元素的原子熒光檢測方法標準。制標過程十分順利,1994年12月獲得國家標準委員會審查通過。1995年初,借助國家標準委員會審查通過的東風,加強宣傳力度并初見成效,僅1995年在食品系統就銷售了幾十臺儀器。到2004年這批標準方法公開發(fā)布時,原子熒光光度計市場局面已經發(fā)生了根本變化。這是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幫助成功開拓原子熒光市場的典型案例,在分析界佳話流傳十幾年。
為開拓環(huán)保市場,1994年,劉明鐘課題組分別向環(huán)保總站和遼寧環(huán)保局送出原子熒光儀試用,由他們先后制定了環(huán)境樣品原子熒光推薦方法、規(guī)定方法。為原子熒光在環(huán)保系統的普及、推廣打下了基礎。30多年來,已經陸續(xù)發(fā)布國家標準、行業(yè)標準近百項,國際標準(全部是原子熒光測汞)10多項。正是這些標準的建立,助推原子熒光儀普及和推廣,使之成為我國實驗室的常規(guī)分析儀器。
2011年是“十二五”開局之年,科技部在全國啟動了53個儀器開發(fā)重大專項,由吉天公司牽頭,聯合清華大學、廈門大學兩所大學和不同行業(yè)的八個權威應用單位,獲得了以固體進樣為核心技術的現場、快速重金屬檢測項目(“用于現場、快速、準確測定的原子光譜分析系統”)。2013年1月,“DCD-200直接進樣測鎘儀/DCMA-200直接進樣汞鎘測試儀”在北京順利通過新產品鑒定。
“DCD-200直接進樣測鎘儀/DCMA-200直接進樣汞鎘測試儀”在北京通過新產品鑒定
不久后湖南爆發(fā)“鎘大米”事件,該新產品大顯威力。2013年9月湖南省糧食局邀請3家國外企業(yè)、吉天1家國內企業(yè),到長沙現場“打擂臺”測試含鎘大米,要求儀器和方法快速準確。最后,吉天的直接進樣測鎘儀測定速度最快、精度最高,目前已售出幾十臺。公司正在和糧食系統的專家們合作建立方法標準。
劉總還特別提到了這個重大專項:“科技部這個專項給得很好。項目共計2660萬,我們和合作研發(fā)單位開發(fā)儀器和方法,我們給8家應用單位每家100萬,他們負責在各個領域推廣、建標準。我們還將繼續(xù)開發(fā)直接進樣測定砷、鉛的儀器和方法,很快將滿足環(huán)保部門對As、Pb、Hg、Cd四大有害元素的快速測定要求?!?/div>

提交
查看更多評論
其他資訊
聚光科技參加智慧城市聯盟年會并做成果發(fā)言
杭州聚光牽頭成立產業(yè)創(chuàng)新戰(zhàn)略聯盟搶占國內環(huán)保產業(yè)先機
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復盛一行蒞臨聚光科技考察
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聚光科技“全國模范職工小家”稱號
聚光科技攜最新型號Mars-400Plus便攜式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儀亮相2013BCEIA